找到相关内容787篇,用时3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初果退见问题初探

    hellip;…但其内容并不是佛教的原意。”他所举的例子中就包括了“”这个原始佛教以来就安立的修证阶次[注三]。圣严法师的徒弟果契居士更引用《杂阿含经...现观涅槃,即使是三等情意的现观涅槃,也可以经由有证德的师长的指导而得以证入。信心与智慧在修学者而言是相生相增的。   修证经验与教理哲学相互呼应   在结束讨论之前,个人难免心生感慨,那...

    温金柯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3262374.html
  • 部派时代的圣果观

    时代的圣果观来谈一谈。这里说的圣果,主要是指声闻。声闻,是指听闻佛的音声,得以悟入诸法谛理者说。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八,对这明确的说道:“云何声闻人?若人从他闻,受他教,请他说,听他法,非...的,而是循序渐进的,亦即所谓次第证果的。其次第所证的圣果,略说是即所谓圣,详说是即所谓八圣,圣是指,八圣是于果外,再加向,综合名为。这种圣果,只要努力进修,不论在家出家,都可能证得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0565949.html
  • 杂阿毗昙心论

    就能实现断有漏法者离系的各个阶段,以说明烦恼消灭了的境界。先说正精进、善方便、正智三种修行方便。  次依人分别,就资粮、加行等五道说向、二十普贤圣的各阶段。次依法分别,就未知、已知、当知三无漏...论议实例,兼有取以前诸品义理作应用上的考验之意,所谓"当略说诸论,令智者欣乐"。《心论》原提十问,本论复增加十六问,共举二十六个实例。此中如原提律仪非律仪、进退,以及补提的无漏见不见何种无漏、何法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01769227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七)

    :一者,自了了知其法,用度众生时,无所疑难;二者,所度众生知彼体行此法,则便信受。若不尔者,同在生死,彼我无异,便不信受。   注释   ①八辈:即双八辈,或称双八人,包括。声闻乘中,根据修习程度,分为四大阶段,称为,即须陀洹果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罗汉。接近的,称为向,即须陀洹向、斯陀含向、阿那含向、阿罗汉向。,共为八辈。见《阴持入经》。   ②次第得证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093152.html
  • 心无片瓦

    井池,溪渠大海,各各别异。其法性者,亦复如是,能洗尘劳,等无差别,三法二道不一。”   知道菩提心水,就了解使自己的心清明是多么重要,对那些流过的草木就不要再顾惜了!对那些埋伏在我们心中的瓦砾就...

    林清玄

    |林清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345411276.html
  • 禅修与财富累积可以并行吗

    的阿罗汉。他们之所以没有达到,是因为没有出家,但他们对物质财富抱持着恰当的态度。   正确认识物质上的成功是很重要的。从佛教的观点来看,可以说世上的任何东西都属于你,而同时没有一件东西属于你...

    圣严法师答疑 中译 单德兴

    |财富|圣严|理财|禅修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12/0917172925.html
  • 佛法世法之界别

    与世法相违,而被认为小乘吗?但又不是小乘。此法能普被三根,圆收一切众生,故非小乘法。按小乘法中,即以证到阿罗汉来论,要断三界八十八使见惑,其难如断四十里急流,始证初果。断欲界九品思惑中前六品思惑证二,又名一来。后三品断尽,始证三,又名不来。但证三还未离三界,必须连上二界七十二品思惑断尽,才超出三界证。若念佛法门,不管断惑不断惑,就此一念之智慧,无论老幼,尽此一生即能生极乐。虽未断惑...

    慈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81739897.html
  • 林明珂:呵佛骂祖

    提粪汉,等妙二觉是破戒凡夫,菩提涅槃是系驴橛,十二分教是典鬼簿、拭脓纸,、三贤、初心、十地是守尸鬼。”  凡圣是相对的,执着任何一面都为道障。六祖曾以三十六对法接人,问圣以凡对,问凡以圣对,都是从...

    林明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0540400.html
  • 论“应”

    ,就要)这样降伏其(妄)心。  接下来,一部《金刚经》从无“相”到无“”,到一系列的“佛说某某,即非某某,是名某某”,几乎全部是为了说明:你须菩提所想的住,就是非住,降伏其心(妄心),就是生其心...论“应” 沈家桢居士所著《〈金刚经〉的研究》一书认为,《金刚经》第二分中须菩提问佛:“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云何应住?云何降伏其心?”内中的“云何应住”字,是“应该怎样住”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2047794.html
  • 原始佛教与后期佛教的差别

    无量劫,有的想即身成「佛」。不屑于在这一生证得「向.」。 中心思想 圣谛、八正道 六度、万行(杂学杂行) 佛陀初次说法即说中道、圣谛 戒律 在家:五戒、八戒 比丘:227戒(戒条部分) 在家:五戒、八戒 比丘:250戒 后期佛教禁止白衣阅律 禅定 止禅:禅、八定 观禅:理路清晰 止禅:禅、八定 观禅:理路不清晰 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847996.html